作為本屆珠海航展的熱門裝備,各種無人機吸引了大量關注。但到底這些軍用無人機是如何執行察打任務的?老司機坐進了“彩虹”無人機的飛行訓練座艙體驗了一把。 據介紹,雖然名義上冠以“飛行訓練”,但作為培訓無人機操作員的專業設備,該座艙的所有配置與真實無人機操作完全相同。目前“彩虹”無人機在后臺操作上已經實現標準化,同一套設備既可以操控主打性價比的“彩虹-3”、中型的“彩虹-4”,也可以操控大型的“彩虹-5”,從而盡量減少客戶的培訓和后勤負擔。 和很多高檔模擬駕駛器類似,“彩虹”無人機的訓練座艙正前方是一組顯示屏,分別展示無人機的前方視野、光電傳感器視野、飛行狀態參數和無人機第三視角等。它的操作也與模擬飛行游戲很相似——操作臺左手是控制油門的節流閥,右手是方向控制搖桿,包括光電吊艙調整等操作不用脫桿就能完成。 今年的珠海航展上,兩架“彩虹”無人機編隊從航展現場上空飛過。老司機當天體驗的就正是駕駛“彩虹-4”飛過航展現場的過程。通常“彩虹”無人機執行作戰任務需要兩人配合:一人操作飛行,一人負責觀察、搜索和打擊地面目標。不過如果只是簡單的編隊飛行,玩過諸多飛行模擬游戲的老司機一個人自然就夠了。 應該說,駕駛“彩虹-4”起飛的體驗和許多模擬飛行游戲類似:左手節流閥前推開始滑跑,待無人機逐漸積累速度后,輕輕拉起機頭就輕盈地騰空而起,隨后起落架自動收起,整個過程非常簡單。但讓老司機有些不太適應的是,畢竟現在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是為空戰設計的,不能像飛行模擬游戲那樣做出大機動動作,只能緩慢地調整飛行方向,盡力與另一架無人機編隊飛行。 彩虹-5無人機 別小看這種看似簡單的無人機編隊飛行模式,它可以執行更多復雜任務。例如幾架“彩虹-4”以一定間距編隊飛行,可以執行寬幅的對地/對海偵察任務,或者由其中一架攜帶可見光/紅外/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察等設備,執行區域監視、協同指揮、目標識別等任務,其他幾架則攜帶導彈,隨時準備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等。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彩虹”無人機的操作之所以采用與飛行模擬游戲類似的設計,就是為盡量減少控制難度,將飛行控制大部分交由無人機飛控系統自行負責,從而讓控制員能把主要精力用于關鍵的目標識別和打擊等任務。事實上,對于長時間飛行等耗時長、中途不經過危險區的基礎任務,完全可以由電腦飛控系統控制,操作員只有在接近目標區域或高風險區時才會介入。 彩虹-4無人機 “彩虹”無人機自動鎖定跟蹤目標車輛 此外,老司機還了解到,“彩虹”無人機的機載偵搜圖像具備了可疑目標標定能力。通俗地說,就是在可見光/紅外/合成孔徑雷達獲取的地面圖像中,依靠先進算法自動標識其中的車輛、人員等可疑目標,甚至可以直接識別出部分裝備的屬性。反恐戰爭期間,對于無人機偵察數據的識別曾困擾美軍多年,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進行人工識別,耗時慢且容易出現疏漏。而如今“彩虹”無人機通過這種先進算法,極大降低了操作員的工作負擔,對于打擊時間敏感型目標尤其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