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夏 這幾天,低空經濟分外火熱。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今日,低空經濟板塊拓斯達、博眾精工等6家股價漲幅超過10%,板塊內223家公司中,有199家股價上漲。 (圖源:東方財富網)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至今日收盤,低空經濟板塊漲超3%。 據Wind統計,2024年初至今,低空經濟板塊已有7只翻倍股,分別為宗申動力、萬豐奧威、中信海直、萊斯信息、上工申貝、金盾股份、建新股份。 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股市反響熱烈,或許與近日的新動態有關。11月18日,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座城市開展eVTOL試點。據新華財經報道,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 而在日前舉辦的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上,低空經濟也是一個重要議題,來自產學研專家圍繞低空經濟發展的重難點和未來趨勢展開了探討。 高飛的方向 “低空經濟很可能是中國未來十年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倪明選在接受時代周報等記者采訪時這樣闡釋這個產業的重要性。 在他看來,低空經濟對于交通領域來說是重要的革命性力量,而交通問題若沒有得到解決,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三維空間的利用對解決擁堵非常重要。”他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志杰則認為,低空經濟賽道擁有與新能源汽車接近的巨大潛力。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具備技術不落后、行業標準制定不受制于人、擁有巨大市場三個特點,而低空經濟產業也具備這些特征。因此,未來,低空經濟產業也有很大可能通過迅速地技術迭代、行業標準制定和市場開拓實現發展。 目前,低空經濟產業正處在競爭激烈的關鍵節點,企業的核心技術路線都基本固定,從業者開始向推動量產、劃定應用場景、申請適航證等對進一步商業化有幫助的方向發力。 在大灣區科學論壇上,多位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對低空經濟未來場景展開了探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無線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志勤表示,低空經濟將會給第三產業帶來最直接的變革和創新,為物流運輸和觀光旅游等方面帶來一些顛覆性的發展。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規劃師羅勇也表示,旅游在眾多商業消費場景中占據著優先和領導地位,發展低空旅游,符合大眾追求新奇體驗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對自然景區和城市旅游探索帶來了有益拉動。 他提到,目前在海南、浙江等省份已經開發了一部分空中旅游的資源。但總體來看,低空文旅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處在小眾探索的起步階段。未來,可以從規劃引領、航線劃分、完善配套、豐富產品(多客群多場景)、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開發相關產業。 廣東聯通首席創新官潘桂新則提到了低空經濟在巡檢、應急等方面的潛力。 據潘桂新介紹,在低空 醫療運輸領域,聯通打造“5G 無人機血液運輸航路”應用,分別于今年2月和5月舉行了深圳南山區無人機血液運輸航路和湛江市5G 無人機血液運輸航路首飛。 據悉,低空 應急通信領域,中國聯通自研YH-630應急無人機通信系統在廣東韶關持續遭受暴雨侵襲,通訊設施損毀嚴重的應急救援場景發揮了重大作用。 “對于第一、第二產業,低空經濟的發展將幫助其實現無人化、自動化閉環。”王志勤認為,借助無人機等工具,有望實現農業生產全流程的機械化、無人化;工業領域,無人機巡檢的應用是生產企業無人化的重要補充。 落地的距離 低空經濟奔向萬億規模的曙光初現。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不過,通往萬億市場的路并沒有那么好走。 eVTOL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柱。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會士史維認為,作為低空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eVTOL行業未來面臨的第一道坎,就是適航。在他看來,適航測試對企業、產品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根據現有的適航標準要求,一架民航客機因自身的系統出現故障導致災難性事故的概率,應該達到每飛行小時10的負9次方,直升機為10的負7次方。“要達到10的負9次方這樣的安全性,整個保障體系、研發過程需要大量的投入,把產品制造出來只占這些資源中的一小部分。” 羅勇以低空文旅為例,談到了應用端面臨的難點。“我國低空旅游行業面臨著供給不足、基礎設施與服務不完善、消費能力與價格期望不匹配以及安全運行保障體系待完善等問題。”在他看來,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控制和安全監管等多方面的努力來解決,以推動低空旅游行業的健康發展。 要解決這些問題,除卻市場主體積極嘗試,各地也在設立基金、發布政策予以支持。 10月,北京、上海、常州、杭州、合肥等15個城市近日宣布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到明年要打造100個示范項目。 11月,珠海宣布組建低空經濟基金群,目標規模100億元,重點關注eVTOL整機、民用無人機及其下游應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0個省市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各地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基本從10億元到200億元不等。 就在昨天,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昆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 同日,億航智能(EH.O)發布財報,第三季度營收1.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7.8%,環比增長25.6%,季度營收續創歷史新高。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低空經濟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 “未來低空經濟的發展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驗證示范’,會在指定區域進行小范圍的部署,重點是對技術路線和需求進行驗證;第二個階段是探索常態化的運營模式;最終形成低空經濟集群,構建規模化發展的第三階段。”王志勤表示。 在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低空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李世鵬看來,未來低空經濟很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科技競速的賽點。 “雖然低空飛行(的概念)并非我國首提,發展上,歐美國家也走在前面。但把低空作為經濟來提的,可能只有中國。”李世鵬指出,未來,我國從行業標準制定入手,將積累的數據、經驗總結成標準、規則,在低空經濟發展上占得一定先機。 |